close

民國67年,我國中畢業沒考上好的高中或五專,前年老哥高中考上了建國中學,五專考上了台北工專電機科,他選擇讀台北工專。我老爸是一個退伍的小空軍上尉,家境的關係,我只好選擇去讀遠在鳳山的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,從來沒離開過台北市的我,自此離開了家,開始我的年少軍旅生活。

70年代台灣十大建設,當時已建設到中期階段,可是中山高速公路全段未通,鐵路也還未電氣化,從台北坐火車到高雄要九個小時,15歲的我從來沒有離開過家,可是就這樣要我一下離家300多公里去讀書,我記得離家去學校報到的那一天,民國67年8月22日,早上七點半前到台北火車站報到,八點開車,爸媽送我到車站。

人的記憶很奇怪?到現在我還記得那天吃的早餐 ,一個菠蘿麵包,一碗豆花,是我一個人在家裡餐桌前吃完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我是第三期的新生,身邊帶著簡單的行李,口袋帶著爸給我的6百塊錢,也幾乎是我最後一次向爸媽伸手要錢。坐了將近十個小時的火車,從台灣西岸鐵路各站沿途停靠載要去這個學校報到的新生。我一個人坐在靠窗的位子,車過了台中到台南之間,記憶中鐵路兩旁都是綠油油菜田或是白色的甘蔗田。將近下午五點鐘,在鐵橋上聞到臭臭的愛河,我知道,高雄就要到了。

從鳳山站下車,換坐卡車進學校,當時學校基礎建設還沒全部蓋好,一進學校,第一印象還聽到學校中正堂地基打樁的聲音,這個中正堂是我二年級開始看電影、藝工隊、晚會的地方。

一年級可是坐鐵板凳看了一年的露天電影。

這個學校當時創立是為了適應建軍需要,及早培育優質的國軍骨幹以為國用,由蔣經國總統在民國六十四年行政院長任內指示,合併陸軍預備學校、海軍官校預備班、空軍幼年學校並增訓政戰學校預備生,於民國六十五年六月十六日正式成立。

 

現在看來好像規劃構想的很不錯,當時可是有學長制的,高年級學長可不是一個個慈眉善目的,大多是眷村小孩,或是所謂外省第二代,一班30人,本省同學只有5-7人,每一學生連中原住民1-2員,大家都年輕氣盛,血氣方剛,所以校園內私下的學生衝突可沒斷過。

我畢業後的隔年,當時中視電視台還有一部「少年十五二十時」為名的連續劇,以張晨光為主角,其故事及劇情背景就是描寫這所學校。

我在這學校南來北往就讀了三年,認識了很多朋友,可能是離家遠,外務少了,時間多了,懂得利用時間看書,我還記得當時圖書館內的許多閒書,幾乎全被我看完了;其中還有一大套系列的「中副選集」。所幸三年讀下來,成績一直還不錯,假日還有南部的同學招呼及招待玩樂,高雄還認識了有樹德、三幸、國際這些高中學校的女生交往作伴,假日地下街溜溜冰,三多聯宏院線看看電影,旗津西子灣看看夕陽。說實在,這一段日子在南部生活的十分快樂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湘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